首页 > 资讯

三十公里精品珠江景观带 传承创新相得益彰

2016/11/17


西十公里:近代广州

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见证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发展


中十公里:现代广州

以现代多元为特点,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


东十公里:生态广州

以生态低碳为特点,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通过自然保育、生态修复营造广州未来的都市田园活力

大洋网讯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一直以来广州城市的核心区都是“以江为轴、带状聚集”。在广州走向世界名城的进程中,如何在功能创新、实力增强的同时,与自己城市的自然山水空间相得益彰,并让市民享受到更具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一江两岸三带”中景观带的打造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景观带三个十公里概念规划方案》(简称《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三个十公里跨江桥梁景观概念规划》(简称《概念规划》)正在编制当中。未来将重点塑造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景观带,分别展现“近代广州”“现代广州”“生态广州”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以“一桥一景”为目标,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对珠江前航道三个十公里范围内11座重点桥梁进行优化;同时研究设置独立跨江步行桥的可行性,为市民增加安全、舒适的跨江慢行空间。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杜娟、耿旭静、张露(署名除外)   


世界级河流经济带崛起广州

“十三五”期间,广州将以珠江为纽带,构筑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广州发改委牵头制订了《广州珠江创新带建设方案》《广州珠江经济带建设方案》。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世界一流的河流经济带将在广州崛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回顾历史,广州一直沿着珠江在发展,比如历史上的经济中心在白鹅潭、十三行一带,后来向海发展,东进到黄埔,南拓到南沙,沿线密布着新中轴线、大学城、生物岛、国际创新城、亚运城、南沙自贸区,体现出了珠江经济带的特色。广州境内珠江段是珠江流域的核心地段和珠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历经千年的积淀已经汇聚了珠江流域最高端的要素资源,形成了最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培育了较发达的经济载体及产业平台,孕育出功能较完善的超级大城市。

构建“一江两岸三带”,就是以珠江为纽带,把沿岸的优势产业资源、创新要素串珠成链,构筑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


创新带:

2025年成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

广州市发改委透露,按照建设方案,广州珠江创新带(以下简称“珠江创新带”)是全市主要创新载体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集聚地,创新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明显,带内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约为全市总数的30%。

按照建设方案,到2020年,珠江创新带内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国家级及省级创新企业占全市比重达70%以上,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效率提高,高端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发展核心引擎。同时,大力实施“以创带建”战略,到2025年,联合珠江流域其他高端创新平台共同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初步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


经济带:

建设珠江沿岸“黄金产业集聚带”

“广州建设珠江经济带的总体战略定位是:国际一流的滨江经济发展示范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珠江流域的黄金产业集聚带。”广州市发改委透露,在这片区域内,未来将以广州珠江段沿岸所关联的主要经济发展平台、重要岸线和重要节点,串联构成珠江经济带。 

按照计划,到2020年,珠江经济带基本建成,经济总量接近实现翻一番的目标,GDP达到1.5万亿元;珠江经济带在广州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占全市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4%。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经济带发展空间体系。


珠江黄金产业带集聚世界高端要素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再高表示,“按照规划,珠江经济带会成为世界城市经济带的标杆,成为世界级经济带。未来10年、20年,集聚世界高端要素的珠江黄金产业带将逐步成形,珠江两岸或崛起世界一流的城市流域经济带,也将对广州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杨再高表示,珠江经济带从版图上占据了广州总面积的1/3,人口和经济总量上分别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地位显而易见。依托大江大河的综合优势、建设经济带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通行做法。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一带一路”、长江流域经济带、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松花江流域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推动珠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是广州顺应流域经济发展规律、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选择。经济带将推进高端产业发展,大力集聚要素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产业、滨海旅游产业等黄金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珠江经济带也应加强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珠江经济带将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引擎。”广州的珠江段处于珠江下游,珠江经济带的建设还应成为广州推进新一轮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以珠江为纽带,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完善的交通网络沟通海陆丝绸之路,以国际航运中心、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空港经济区等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连接港澳及国际、辐射泛珠三角的珠江经济带,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为广州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城市提供坚实的支撑。


规划亮点

“三个十公里”展现广州独特魅力

《方案》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出发,依托三个十公里,挖掘广州“已有之美”,重点塑造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研究范围为珠江前航道,从白鹅潭(大坦沙岛尖)至南海神庙的珠江沿岸地区,河道全长约34公里,涉及土地面积约78.49平方公里,约占广州市域面积的1%。在重要景观节点的营造上,自西向东形成白鹅潭段、长堤段、海珠广场段、东湖段、岭南广场段、珠江新城段、琶洲段、金融城段、鱼珠段等11个重点区段,重点打造白鹅潭三江口、长堤两岸、海珠广场两岸、二沙岛西、珠江新城-金融城、岭南广场-琶洲、鱼珠码头、长洲岛-洪圣沙、南海神庙9个重要节点。

西十公里为“近代广州”段,河道全长约9.2公里,沿岸用地面积约10.59平方公里,范围大致从白鹅潭至广州大桥。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发展。未来将以“海珠广场和圣心教堂”为核心,将长堤打造为“标志性、过渡性”空间,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城市空间脉络。通过增加亲水平台、优化慢行系统、提升码头建筑、美化桥梁造型,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外观整治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展现广州老城韵味与西方舶来文化的共荣故事,塑造彰显历史底蕴的滨水长廊。

中十公里为“现代广州”段,河道全长约11公里,沿岸用地面积约21.04平方公里,范围大致为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部岛尖。以现代多元为特点,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中段以“花城广场和岭南广场”为重点,打造城市中部客厅,在现有滨水景观基础上借助互联网集聚区的建设增加创新集聚的主题和元素,体现广州现代的创新形象和文化水平。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金融城作为重要节点,打造城市中部客厅。

东十公里为“生态广州”段,河道全长约10公里,沿岸用地面积约28.1平方公里,范围大致为琶洲岛东部岛尖至南海神庙。东段以“鱼珠临江经济区”为重点,重点打造现代临江产业和绿色滨水空间、生态休闲岛屿。增设观景平台和游艇码头、设计环岛步行道、建立生态净化湿地、完善休闲配套服务、创造田园式休闲旅游、丰富观光式农业体验等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塑造极具活力、开放共享的新港湾。


11座大桥微改造实现“一桥一景”

千百年来,珠江穿城而过,对于生活在两岸的人们来说,桥梁尤为重要。然而珠江上众多沟通南北的桥梁如何提升?南北两岸的滨水空间如何变得更加宜人?

据悉,珠江广州段现有的81座桥梁的基本信息已被详细摸查。广州将以“一桥一景”为目标,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分析珠江前航道三个十公里范围内的人民大桥、解放大桥、海珠大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东圃特大桥、黄埔大桥11座桥梁,按照“近代广州、现代广州、生态广州”的定位,从功能、慢行、空间以及景观等多方面按要素进行梳理分析,逐个确定优化策略与主题定位。

据悉,桥梁景观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即以桥梁维修为主,艺术提升为辅,按照“一桥一景”的展现方式进行维修整饰。以修、整、拆、洗、涂、加六大策略分别整治珠江上桥梁存在的六大主要问题——修复处理桥梁病害、规整桥梁管线、拆除遗留设施、清洗外表污渍、涂装面层颜色以及增加装饰主题。


拟建独立跨江步行桥联通珠江两岸

珠江两岸已经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重要场所。两岸连续的步道、更加便捷的可供市民步行、骑车的过江通道深受期待。记者了解到,《概念规划》将重点对三个十公里范围内11座桥梁的功能定位、慢行空间、景观设计等要素进行梳理分析,在桥梁断面设计更多地考虑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的设计优化;还将在桥头空间中的路缘石、盲道、自行车道、标志标线、指示牌、宣传栏、景观灯具等要素的设计上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理念,让跨江桥梁更利于市民慢行使用,成为连接珠江南北两岸的慢行通廊。

此外,在景观带的规划中,将综合沿江艺术路径、景观设计等内容设置沿江、跨江慢行空间,增加慢行空间艺术性、文化性,并将研究设置独立的跨江步行桥的可行性,在满足通行需求、公共交通接驳、步行舒适度等需求的基础上,于合适的尺度上尝试增加跨江步行桥,为市民增加安全舒适的跨江慢行空间。

那么,未来最有可能在哪里设置独立的跨江步行桥呢?记者了解到,在珠江三个十公里的中段——即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部的岛尖之间,正规划通过新增步行桥联系南北两岸、改造桥梁造型、增添绿化空间、建设景观连廊、植入公共艺术,打造一系列反映广州新时代气息的滨水景观节点。


专家视角

“一江两岸三带”:最精华城市形象

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相匹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王世福认为,“一江两岸”可以理解成为指代广州城市最精华的空间形象,其不断提升的品质本身就是广州城市建设标准的实景模板。更值得思考的是,“三带”的提法则更多地指向内涵,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城市形象和外在空间品质,更注重其功能、能级以及理念的承载能力,与广州指向“枢纽型网络城市”,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的提法在细分目标上分别指向实力、能力和魅力,并非空间上的实指。这种整合式的战略概念既不是指简单地对珠江两岸进行景观提升,也不是简单地依功能划分出珠江两岸的空间带,而是系统地定位城市核心空间的承载力、创新力和品质活力。

在珠江两岸,有一个热度最高的“黄金三角”区域——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珠江新城,如何加强三者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创新和集聚呢?王世福表示,首先是广州城市中心的交通系统功能,如何组织更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仍然是最根本的挑战。其次,这几个高强度的功能区辐射和接收的人流都是区域性的,如何有效解决到达和疏解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地区性交通需求形成的叠加,这往往涉及一些宏观政策手段的运用。

王世福强调,对于拥有辉煌历史的广州,珠江沿线的再重视具有“重返”世界名城的战略意义。历史上,珠江岸边的十三行、黄埔港、沙面等,都是影响世界、成就广州的重要功能载体和地标意向。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以海心沙-广州塔为核心的现代珠江意向呈现给了全世界,从而相当程度地实现了再次走向世界舞台的新广州形象。

整合珠江两岸历史文化遗迹是个极有价值的系统思考,是传承和创新并重的使命。


他山之石

上海:大面积覆绿滨江步道沿江延伸

《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黄浦江两岸开发将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江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黄浦江以服务型功能活跃两岸,创造现代时尚唯美的滨水人文氛围。通过在十六铺老码头注入现代服务功能,改造成为黄浦江畔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时尚新地标;大面积覆绿的滨江步道从老外滩延伸至十六铺,实现新旧城市风貌的对接交融;通过开敞连续的曲线亲水平台引导人流行进与逗留,创造眺望老外滩与陆家嘴的最佳观景点。

伦敦:泰晤士河让现代传统和谐共生

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建设,通过统一的传统风貌凸显现代创意建(构)筑物,表达伦敦人对城市美的独特认识;借助通江廊道、地标、视廊和历史街区共同构筑美的场景;通过连接泰晤士的廊道,以地标对景塑造美的场景,编织城市多元肌理。沿河两岸船坞、码头、仓库密集分布,过塔桥向西进入市区,两岸高楼广厦鳞次栉比;议会大厦、皇家音乐厅、伦敦塔等古建筑依稀可见。


巴黎:塞纳河打造休闲漫步绝佳去处

巴黎的塞纳河沿岸整治与开发利用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历史与地方特色,而且成功地将两岸塑造为市民与游客休闲漫步的绝佳去处。塞纳河滨水空间规划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景观(著名的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鼓励市民利用两岸的开放空间组织文化和商业活动,避免古迹与现代生活脱节;鼓励河边休闲活动,河岸工业尽数迁往郊区,增加河岸绿地,建成了12公里长的休闲步道。


新加坡:滨水建筑风格注重风貌控制

新加坡政府确定了“以河道为主轴,面向河道发展”的思路,形成以3个大码头为核心的3个区域,即宾馆和住宅区(原罗宾逊码头区)、商业娱乐区(原克拉码头区)和消闲娱乐区(原驳船码头区)。城市滨水空间整体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空间序列,采用“水体-步行道-绿化-户外商业空间-商业建筑”的断面形式,植物配置讲究,滨水慢行空间多与休闲设施紧密结合,提升了滨水活力。堤岸形式多数采取退台的方式,建筑高度前低后高,确保滨水景观视线最优,同时滨水建筑注重风貌控制,整体新旧融合。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

番聘人才网P3.Cn是广州番禺地区镇街招聘求职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所有招聘信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广州优才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企业招聘服务热线:13798187733  办公地址:番禺区桥南街南郊路131号301(哈街)

粤ICP备2021087845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011300313  | 公安备案号 44011302000367

工作日 周一到周五

时间 8:30~18:00

企业服务热线 1379818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