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团聚

2017/02/05

    2月2日是小杨要返回广州的日子。下午3时许,在西安火车站,小杨和妻子在聆听着姑父、舅舅、表妹的叮嘱。然而,在送行人群中并没有小杨的父母。小杨说:每年送我们老人都哭,我们看到父母送别也只能“转身揉眼”,所以今年没让老人送别。(2月3日《华商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生活就是这样,有相聚的幸福,也有别离的悲伤;有团圆的欢笑,也有孤独的泪水。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别离的眼泪,我们都会看到父母牵挂的目光,看到孩童哭红的眼睛。“离别恐惧症”已经深深与我们的肌体融为一体。儿女恐惧离别,父母恐惧离别,甚至需要用“不让父母送行”的方式聊以自慰。问题是,离别的伤痛不会因为“不让父母送行”而减轻。

  纾解“离别恐惧症”的伤痛,首先需要树立正确观念。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欢聚,是为了人生更加美好的前方。我们不可能永远把儿女守护在羽翼之下,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怀抱之中,我们必须为了精彩的人生去打拼。如今的离别也早就不同于往昔了,那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一生牵挂不复存在了,交通越来越方便了,信息越来越通畅了,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了解亲人的近况,我们要读懂别离的意义,别离是为了更加幸福的未来。无论是儿女还是父母都应该读懂别离所赋予的意义,不妨在别离里读出诗情画意。

  “离别恐惧症”需要用温暖疗伤。对于“离别恐惧症”来说,仅仅有了健康的心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为“离别恐惧症”做些事情。对于儿女来说,应该珍惜节日团圆的机会,在节日期间多陪陪父母,而不是永远陪着手机,而不是嫌弃父母的唠叨,在难得的团圆时刻,让我们的亲情更加浓烈。

  当我们离开父母的时候,也应该时刻牵挂着父母。这种牵挂不仅体现在经常给父母邮寄务工城市的食物上,还体现在“常陪父母聊聊天”上。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很方便,可以经常打打电话,用QQ视频一下。遗憾的是,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以种种理由将父母排挤出“朋友圈”,认为有代沟,认为交流有障碍。我们不妨把父母拉进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发布朋友圈信息的时候,让父母也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何尝不是一种“与父母的零距离”?

  对于社会而言,还应该关注“离别恐惧症”。一方面,要关心留守老人这个群体,多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纾解心灵的寂寞,纾解亲情的焦渴。一方面,需要不折不扣落实休假制度,探亲制度,让更多外出人员有时间“常回家看看”,而不是出现“为了回家让父母状告自己”的无奈。

  又要离开家了,有点心酸。别离时,我们就盼着下一次的团聚吧,家就在那里,永远是游子的港湾。

  “离别恐惧症”需要用温暖疗伤。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

番聘人才网P3.Cn是广州番禺地区镇街招聘求职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所有招聘信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广州优才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企业招聘服务热线:13798187733  办公地址:番禺区桥南街南郊路131号301(哈街)

粤ICP备2021087845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011300313  | 公安备案号 44011302000367

工作日 周一到周五

时间 8:30~18:00

企业服务热线 1379818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