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广州疾控:抽查6700多例样本 近一成人曾感染登革热

2017/12/11

据抽样调查,广州接近1/10的健康人群曾经感染过登革病毒。12月9日,在首届虫媒传染病防控高峰论坛上,历时四年的“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学、媒介控制与临床救治研究”课题成果发布。

专家表示,目前广州登革热存有本地流行的潜在风险,但完全本地化仍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广州多少人感染过登革热?

天河、海珠等区感染率超过15%

2014年,中国暴发近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其中广东疫情最为严重,逾4万人感染,发生较多危重及死亡病例,这是继SA RS后,又一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钟南山院士和广州市前市长陈建华倡议和支持下,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学、媒介控制与临床救治研究”课题2014年启动,项目承担单位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复春主任医师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单位包括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

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介绍,2014年起,对全市各区的6700多例健康人群样本进行登革病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 .79%,这意味着,近一成的健康人群曾经感染过登革热,他们可能是隐性感染者或未被发现的轻症病例。

杨智聪说,广州天河、海珠等区感染率超过15%,而在萝岗、花都这些区域,感染率则低至2%以下。调查也发现,此前增城、从化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少,但这次调查发现了一些既往感染者的存在,这说明农村地区发病率被严重低估。“这提醒我们,可能一些基层医务人员,把它当感冒、流感来治疗了,我们要对基层医生加强培养。”

感染了登革热意味着什么?杨智聪说,按照血清型来分类,登革病毒有四个血清型:包括D E N -1、D E N-2、D EN -3和D EN -4.此次调查的既往感染者,他们虽然带有抗体,但都说自己没有发病过。据文献报道:如果感染登革病毒产生抗体,抗体会在体内保持3年以上的较长时间,机体对该病毒免疫。但如果两年后又感染了其它血清型的登革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杨智聪说,之后将继续加大调查的人群范围,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登革热在广州是否本地化?

以输入性为主

有本地化潜在风险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江丽芳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广东省的登革热以输入性为主,4种血清型均在广东省发生过流行。广东省登革热的来源为多途径,主要来源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疫区,通过各种渠道到达广东后经过本地的白纹伊蚊叮咬而传播开来。

自1997年起,登革病毒1型病毒变成“常客”,成为广东省登革热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均在广东省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或暴发流行,特别是在局部地区反复暴发同一种病毒的流行,这些结果提示,广东省有登革热本地流行的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广东省是否存在登革热局部本地化的问题。

杨智聪说,偶尔会有输入病例进入的国家,登革热人群感染率一般会在1%以下,东南亚国家的数据也显示,完全本地化的地区,人群感染率一般超过50%,而广州则居中,接近10%,“所以不能说广州登革热已经本地化,但可能是在本地化的进程之中。”

谁最容易成为登革热重症患者?

东南亚为儿童 中国则为老年人

张复春的团队研究发现,在中国,老年人是登革热重症高危人群,而在东南亚地区,则是儿童这一群体。且中国登革热重症表现以心肌炎等重要脏器损害为主,早期血小板减少,可以用来预警重症,“血小板数值越低,病情越重。”

发病情况不同,治疗策略也不一样。对此,张复春率先提出重症登革热概念,被世界卫生组织新版诊疗指南采纳,并起草制定了我国首部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在全国推广,创建了重症综合救治方案,规范了登革热的诊疗。

2014数据显示,广东登革热病死率为1 .3/万,远低于同期国际水平,较1986年广东大流行水平降低95%.

何时大规模灭蚊最好?

建议爱国卫生月提前至3月份

传播登革热的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是世界上100种最富有入侵性的生物之一,在不到40年间,从亚洲这一原始栖息地,扩散到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为什么它能扩散得如此迅猛?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说,这是因为白纹伊蚊有一个重要生理特征:滞育。“它在环境恶劣、气候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会停止发育,规避寒冷的冬天,然后在来年春暖花开后再复苏。”

对广州白纹伊蚊生长发育调查发现,它们在9月到10月进入滞育,而解除滞育时间往往是次年2月底到3月初,孵化幼虫,造成新的蚊虫的出现。“建议把卫生月时间提前到每年3月份,如果能杀死滞育蚊,成千上万的蚊后代就杀死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晓光说。

为何有的杀虫剂无效了?

广州6区蚊虫对杀虫剂不同程度抗药

陈晓光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杀虫剂无效或是效果下降了。研究发现,在广州6个区,蚊虫对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比如名为“溴氰菊酯”的杀虫剂,此前杀虫威力大,但调查数据发现,广州市蚊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广谱抗药,有的地区抗药性非常高。陈晓光说,研究将对杀虫剂的选择使用进行指导,同时该团队正在研发绿色、环保、高效的杀虫剂,希望能实现“精准消杀”。

张复春说,目前,重症救治的特效治疗措施、蚊媒控制关键技术等难题尚有待解决。该研究项目在前期进展的基础上,2017年底获得了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五期)滚动支持。12月9日,项目再次启动,拟建立多领域协同合作攻关的创新机制,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媒介及临床等,进一步深入研究。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

番聘人才网P3.Cn是广州番禺地区镇街招聘求职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所有招聘信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广州优才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企业招聘服务热线:13798187733  办公地址:番禺区桥南街南郊路131号301(哈街)

粤ICP备2021087845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011300313  | 公安备案号 44011302000367

工作日 周一到周五

时间 8:30~18:00

企业服务热线 13798187733